安化:开展精准监督 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县纪委监委 作者:廖艺荣 发布时间:2024-05-27

  “今年以来,专项整治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查处乡村振兴领域问题71个,问责83人,党纪政务处分35人,追回违纪资金1300万余元……”

  日前,安化县纪委监委召开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这些数据是安化县运用精准思维开展专项整治,以正风肃纪反腐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所取得的成效。

  2023年以来,安化县纪委监委把护航乡村振兴作为政治监督重点任务,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为抓手,将惠农补贴资金、农村集体“三资”、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整治等纳入政治监督重要内容,重点纠治责任落实不到位、交办问题整改中的虚假整改和拖延整改等作风问题。全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把监督任务细化为4大类15项监督清单,“见人见事见效”加强监督检查。同时,对5个县管单位和53个村(社区)开展县委第五轮常规巡察,发现问题690个,移交问题线索28条。

 

  县纪委监委驻县住建局纪检监察组会同县自然资源局在仙溪镇开展补充耕地回头看整改工作专项督查,深挖细查问题线索,推动专项整治走深走实。

  安化县纪委监委紧密结合实际,分层级分领域分区域逐一确定责任主体、阶段目标、时间节点,着力督责任、督进度、督成效,推动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同题共答。启动巡视巡察整改专项督查,对省委巡视和县委第二轮巡察整改工作开展“回头看”,督促44个党组织整改问题475个。对接协同审计、统计、财政等各类监督部门,推动各类监督主体同向发力。运用审计监督的财务审查“前哨”作用,对重点项目、重大资金、重要环节的监督检查。此外,加强与县农业、自然资源等职能部门沟通,实现“监督+监管”联动,推动各职能部门同频共振。

  同时,该县纪委监委紧盯关键人、关键事、关键处,把专项整治做精做细、走深走实,直击整治要害。坚持问题导向,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专项监督纳入政治监督清单内容,锚定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领域,采取“室组地局”联动监督方式,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探头”作用和乡镇纪委监督“前哨”作用,压紧压实县农业、自然资源等行业主管部门工作责任,全面完成四级田长制网格体系建设,划定耕地保护责任制网格1473个。主动组织开展“嵌入式”集中监督检查,通过“双专班”驱动、多级监管体系联动、强化调度约谈机制、开展大数据比对等方式,发现问题线索27条,推动问题整改20个。针对有关乡镇违法占地建房问题,制发监察建议书和交办函12份,起底问题线索51条,问责88人。

  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违纪违法问题易发多发特点。安化县纪委监委牵头开展整治,一方面,推动成立安化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协调小组,出台《安化县农业农村局“三湘护农”专项行动方案》《安化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方案》《村级财务管理指导性内控制度》。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对田庄乡茅园村2018年至2022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整治工作情况进行了驻场解剖麻雀式监督检查;对全县23个乡镇和城南区进行农村集体“三资”专项整治工作全面督查。

  “专项整治不能只顾眼前,必须坚持专项整治的阶段性与推动发展的长效性相结合,持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该县纪委监相关负责人表示。

  龙塘镇纪委聚焦群众民生保障问题,持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成果,健全农村供水设施长效管护机制,做好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监测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针对耕地保护领域日常监督发现的问题积极提出建议,在全市率先出台《安化县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办法》,推动其他职能部门举一反三……该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积极做好“后半篇文章”,根据监督发现的问题、查处的案件,推动职能部门健全完善制度,实现从“查处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的延伸。

  “通过精准监督,我们起底了问题线索,督办了突出问题、查办和通报了典型案件、总结了经验做法。下一步,安化县各级纪检监察组织将一以贯之站稳人民立场,持之以恒保持严的氛围和惩的力度,坚决纠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该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