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6-24 16:43     信息来源: 县委编办     浏览数: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宗旨和

业务范围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统一管理自然保护区;制定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项目设计,组织实施自然保护区项目建设;组织开展自然保护区内生态建设,保护自然保护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资源;开展自然保护区的各项科学研究,调查自然资源并建立档案;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组织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促销;负责自然保护区内的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工作并保护其合法权益;负责自然保护区内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商务、旅游和服务业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建设、维护、管理自然保护区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承办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安化县东坪镇萸江路月形巷月形山

法定代表人

李繁荣

开办资金

1(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

举办单位

安化县六步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205.3

2205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一、强化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     (一)强化党建引领,夯实政治思想根基。一是深化理论武装。管理处领导班子将政治理论学习摆在首位,深入研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通过中心组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方式,全年开展中心组学习12次,专题研讨12次,人均撰写学习心得5篇,持续提升政治素养与理论水平。二是严肃党内生活。严格依照党章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紧密结合思想与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党性分析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生态保护等重大任务中彰显政治担当。三是规范组织活动:全年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集中学习4次,党员大会5次,支委会12次,上党课5次,邀请县理论宣传团讲师宣讲2次,结合中心工作扎实开展每月主题党日活动12次。以案例为鉴,深入剖析深层原因,广泛调研完善制度,推进依法决策、制度管人,教育干部职工严守纪律、法律和制度底线。     (二)巩固阵地建设,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加强阵地建设,确保意识形态阵地内容契合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参与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政治定力与理想信念。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排查风险,全力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稳定。积极举办讲座、座谈会,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凝聚推动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     (三)加强巡察整改,重塑单位整体形象。针对市委第五巡察组反馈的系列问题,认真研究整改方案,明确整改任务、路线、时间及责任人,先后召开5次调度会压实责任,3次赴上级部门汇报请示。目前31个问题中已完成整改29个,2个正在持续推进。通过巡察整改,成功扭转不良风气,重塑单位形象,为保护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打造四型团队,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全力打造学习型、专业型、务实型、活力型“四型”团队,着力培育有大局、有规矩、有本领、有激情的“四有”干部。每月开展一次业务知识讲座,每月进行一次工作调度部署,每周召开一次周例会,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与湖南省林科院开展战略科技合作,为保护区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有针对性培养专业人才,为保护事业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二、深耕生态保护,夯实绿色根基     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首要职责、第一任务,履职尽责。     (一)森林“三防”工作有力度。第一,守牢了森林防火底线。通过加大宣传、建强队伍、强化培训、完善预案、强化演练等系列措施,提升“人防、物防、技防”立体防控能力,年森林防灭火工作方面支出近百万元,确保森林火灾零发生,连续八年保持了森林火灾零记录。第二,防治了林业有害生物。通过持续监测、阶段性调查、枯死松木采样送检及伐除、重点区域集中“人、财、物”进行物理防治等措施,确保了保护区未受松材线虫病、马尾松毛虫及思茅松毛虫的成灾性侵害,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没有较大面积的森林病虫害发生,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优良。第三,加强了执法打击处理。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发现并移送滥伐林木案件2件、其它违法案件1件。分片区禁渔禁猎,共开展夜间行动15次,没收鱼竿40余根,渔网70余副,张贴各类宣传册1万余份,制止破坏野生植物资源行为7起,制止野外用火行为近100起,消除火灾隐患20余次。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成效。9月5-6日迎接国家生态环境部对保护区近五年生态保护成效评估,获较高评价。2024年5月13日《湖南安化:红外镜头记录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宣传成功上稿央视新闻、新华社等官方媒体。     (三)环境问题销号有速度。一年来,生态环境部下发人类活动点位扩大图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下发森林资源督查图斑,自然资源部下发破坏用地图斑,省林业局下发全省自然保护地全面监督系统发现图斑,下发各级各类卫片图斑32个。针对下发的图斑,组织专班第一时间进行核实、查处并销号,确保了保护区没有大的破坏行为,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与原真性,使其为社会提供优越生态效益。     (四)科研监测工作有亮点。利用红外相机、无线自组网监测系统等,对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资源进行持续的监测,全年收放红外相机120台次,近两年新发现国家Ⅱ级保护动物栗头鳽、脆蛇蜥、仙八色鸫以及众多“三有”保护动物之后,又在7月份发现了Ⅰ级保护动物小灵猫,保护区的Ⅰ级保护动物由原来的白颈长尾雉、云豹、林麝、穿山甲4种增加至5种。     三、构建社区共建,促进和谐发展     我国南方集体林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在自然保护事业改革转型的关口上,我们克服困难,聚力统筹,共建共管助推社区发展。     (一)建好社区共建共治机制。保护区与辖区2个乡镇建立了良好的协调机制,每半年主要领导与乡镇共同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交流工作,求同存异,互相支持。保护区常态化深入辖区各村调研走访,了解社情民意,促进各方在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的良性互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汇聚生态保护群众共识。一年来,开展森林防火巡护与集中宣传320多车次,省林业局组织到保护区开展送文化下乡1次,保护区组织生态保护志愿服务活动10余次,多途径汇聚生态保护共识,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提高。     (三)扶持辖区各村建设发展。在安化县委、县政府重视支持下,全年县级财政投入资金420万元,支持保护区各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林下产业。一年来,扶持了9个村40个项目建设,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09万元,产业发展项目311万元,共发展茶叶、魔芋、中药材、小水果种植、养蜂等产业项目400余亩,修复水毁公路、河堤、渠道等2.7公里,惠及受益群众6600余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打印] [收藏] [纠错] [关闭]
分享到: